古代中国的进食工具,早期主要有匕和箸两种,筷子是后来才出现的。另外还有瓢、餐叉。可将完整的葫芦一剖为二变成瓢,故俗语说“比葫芦画瓢”,可见最早的飘茵是圆形带柄并是木质的,可舀水,当然也可以舀酒、舀汤。餐叉大约兴起于新石器时代末期,主要用来叉肉,应该属于上层社会的专用品,不可能十分普及,后来曾经中断过,所以没有引起人们太多的注意,很少有人知道中国古代发明和使用过这种进食用具。
而匕在功能上分为两种,一种类似今天的汤勺和炒勺,可从炊具中捞取食物入盛具,同时也可在烹饪过程中做搅拌翻炒之用,另一种就是今天所俗称的调羹。匕这种进食用具,在7000年以前就开始使用了,而筷子的起源可能要晚于匕。考古发现最早的筷子出于安阳殷墟商代晚期的墓葬中,文献中也曾经记载商纣王制作使用精美象牙箸。司马迁在《史记》开篇有“纣为象箸,而箕子唏”一句。此事在《宋微子世家》中记叙得更加明确:“纣始为象箸,箕子叹曰:‘彼为象箸,必为玉杯,为杯,则必思远方珍怪之物而御之矣,舆马宫室之渐自此始,不可振也。’”纣王使用象箸的说法还见于《韩非子》《淮南子》《论衡》等著作,可见至迟在商代就开始使用筷子了。到了周代时,筷子按礼制规定使用,不能随意移做他用,《礼记》中言:“羹之有菜者用挾,其无菜者不用挾。”这里的挾依《广韵》可知,就是指筷子。《广雅》也说“荚谓之箸”。这里说的极为明白,筷子是专用来夹取羹汤中的菜食的。《曲礼》还说:“饭黍毋以箸,”注云“贵者匕之便也”是说吃米饭米粥不能用筷子,一定要用匕,所以汉代以前的筷子主要是用来夹菜而不是食饭的,而匕是主要的食饭食具。
Co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