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
而为什么会说“鲁菜大隐隐市”呢,鲁菜虽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是宫廷菜,且位居菜系之首,但是鲁菜中并不是只有宫廷菜,诸如孔府菜这样的宫廷菜,也有像胶东菜这样的平易近人的菜系。既能上得厅堂,又可以隐于民间。所以称它为“大隐”,他又不具有那么高高在上的感觉,而是融合到了我们日常生活中,日益平民化,所以是“大隐隐于市”。在鲁菜的形成发展中,深受儒家文化熏陶,在饮食方面自然推崇孔夫子提倡的“食不厌精,烩不厌细”,力求素精饮馔。
在鲁菜的制作上,要求不仅料精,细作、火候严格还要巧于变换调剂,应时新鲜。唐代黄升描述:“日烹鹿肉三斤,自晨煮至日影下门西,则喜曰:‘火候足矣!’如是者四十年。”就真实地反映了鲁菜工艺的精致与繁杂。这即是讲究也是它为什么能称得上“隐士”的资本。鲁菜作为传统的官菜,秉承礼制,在规格上则以用料高低和上菜的多少而定;席面珍馐罗列,杯盏并陈,除装饰和餐具极为考究外,还要上“高摆”伴之以钟鼓礼乐,气氛超然,堪与宫廷御膳相媲美。各种宴席的搭配、主菜、大件菜、配伍菜都有一定的程式。不过鲁菜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经过不断的传承和改进,也渗透了丰富的人文气息,如今鲁菜也逐渐不再孤独的为特定的人群服务,而是越来越走向大众,就如“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真正做到了“大隐隐于市”。
Co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