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给奶奶的六十大寿写了一个“福”字,为什么被誉为中华第一福字?

康熙在孝庄太后生病、太医束手无措之时写下一个福字,孝庄太后其病不治而愈,是康熙的孝道感动了上天,还是这个“福”字真有鬼神莫测之力呢?

这个福字,真不一般,含有“多子、多才、多田、多寿、多福”的“五福合一”。

“天下第一福”,是周总理亲自命名,在历史意义、文化艺术、民俗观念都有一定代表性。

此字恰好出于三藩之乱,吴三桂举兵反清,以“兴明讨虏”为旗号,获得了汉人和反清人士的支持,短时间就占领长江以南地区与清政府形成对峙之局。

康熙曾为三藩之乱有了让位之心,对清朝之局失去信心,罪己撤藩步子太快,使清统治变得岌岌可危,将沦为断送清朝的千古罪人。

在康熙处于悲观焦虑的时候,亲手牵着他走上皇位,看着他一步步成长的孝庄太后站了出来,质问了他三个问题。

你当初除掉鳌拜的勇气哪里去了?

你当初撤藩的勇气哪儿去了?

你怕活不过吴三桂这个奴才吗?

孝庄太后指出吴三桂虽然一时占尽上风,可根基不牢,民心不稳,只不过想割据自安,这样的人能有什么大作为?又指出清朝内部八旗堕落,贪权享受之风盛行,不破不立,以战火烧醒这些梦中人,可以重整八旗的战斗力。并且还说借这场危机可以看出大臣忠贞之心,将来哪些人可以大用,哪些人只可小用或不用,都在这场危机中得到了检验。

孝庄太后病了,这就是给康熙重塑朝廷信心的机会!

孝庄之病,病在心思,不在身体,而是要神化康熙的天子身份,以大清气运来去病延寿,坚定朝中动荡的臣心,化解三藩之乱带来的信任危机,重获民心的支持!

这是一场戏,是为康熙皇位精心酿制的重塑信心,获取大臣支持的布局,是以太医无措,无病难下药;是以喇嘛建议,康熙写字祈福。

康熙重拾信心,沐浴更衣,梵香净手,挥毫而就这么一个福字!

康熙心里没有国事,吴三桂占了半壁河山又如何?清朝的江山不就是趁汉人内乱得来的?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康熙心里没有家事,国事已不堪,覆巢之下,焉有安卵?家在东北,这片中原,不过是自己走的过场,不过是一个暂时统治的过客。

康熙,心中只存感恩之心,对皇祖母孝庄太后的扶植感恩,这位抱着自己父亲坐上皇位,又拉着自己的手登基的女人。

这作秀的局变成了康熙诚心对祖母的祝福,因此写出了孝道,写出了感恩,写出了祝福,写出了康熙对祖母的深情。后来,康熙再也写不出这样的蕴味。

康熙御笔的“福”字,字形狭长而瘦,民间称之为“长寿(瘦)福”,由“子、才、多、田、寿”等字构成,寓意“多子、多才、多田、多寿、多福”,正好契合民间习俗的五种愿望,是古往今来五福合一的福字的文化艺术的独创。

左衣,写法上似子又才,故称做多子多才。

右部上为多,下为田,而“多田”写法取自王羲之《兰序序》中“寿”字,故成了书法中惟一把福、寿写在一福中的作品,福寿双全的寓意很是讨喜。

右部上面一个多字,把其余几字联系了起来,“多子、多才、多田、多寿、多福”,这正好契合民俗传统的五种愿望。

古时由于战乱和天灾,人口缺乏会严重影响经济发展,对朝廷兵丁征取,财政税收都是极大危机,因此鼓励人们生育,由此形成了多子多福的观念。

古时是农耕生活,劳动力的多少决定了家庭的贫富程度,因此人们希望人口来支撑经济的增长,从而摆脱贫困的生活。

衣田寓意丰衣足食,在温饱之后,人们自然更希望人丁兴旺,从而振兴家业,光宗耀祖,所以多子就表达了人们在富裕之后的美好希望。

家庭富足之后,人们自然重视健康,从而希望家中幼小平安,长者长寿。幼小是希望,是振业家业的后备力量;长者长寿,是家族凝聚力的表征。俗话说的“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正是强调长者在家族中的号召力和重要性。

福字下“田”未封口的写法,寓意福泽无边、源源不绝,在传统观念中,自然希望福气不断,好事临门,表达了人们对稳定生活的向往之情。

康熙这个福字的创新,正好满足了人们五福的美好愿望,是用来表达对亲人的无限祝福最好礼物,福寿双全,还有什么比这更美好的祝愿吧?康熙这个福字不仅是书法艺术的创新,也是传统文化的创新,将福寿写进福字,创造了千古以来福寿一体的写法,难怪被周总理称为“中华第一福”!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
  • 发表于 2022-01-13 16:45
  • 阅读 ( )
  • 分类: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