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一路坎坷,深圳是如何发展至今?

回答:

老实说,国内的发展可以用坎坷来形容,但深圳真谈不上坎坷,几乎可以说是顺风顺水一路发展至今。深圳的发展初期得益于天时地利人和,后期则是前瞻性的发展规划与产业优势。同期设立的另外三个特区为何发展不如深圳?也正是因为发展初期缺少了像深圳这般独特的地缘优势,随后将差距越拉越大,强者恒强。 那么深圳的天时地利人和指什么? 建国后直至70年代末,通过宝安县翻越边境去香港的民众多达几十万。1977年时任广东省领导将这件事报告给在广州的总设计师,总设计师说是我们的政策出了问题...... 1978年3月,国家计委、外贸部工作组到宝安、珠海调查研究建立出口生产基地问题。同年5月调查组建议把宝安、珠海建成商品出口基地;随后的11届三中全会召开,正式定下了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国策。 1978年10月广东省决定将宝安县设为中等地级市,做为商品外贸出口基地; 1979年3月5日中央同意将原宝安县改设深圳市,并批示: “吸收港澳同胞和华侨的资金,合建工厂、农场和其他事业,也可试办。” 1979年4月深圳划出原二线关内地区试办成出口特区; 1980年8月26日国家正式设立深圳市为经济特区! 1981年深圳提升为副省级城市; 1988年10月成为计划单列市! 在这一年连串的历史事件当中,并没有遇到任何阻力,当时国家的大政方针就是全力搞经济建设,将深圳市打造为改革开放的桥头堡。收到成效后紧接着又将其设为地级市、经济特区、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在短短三年间将原属惠阳地区的宝安县摇身一变升格为副省级城市,可见国家支持深圳建设的力度,以及全力恢复生产搞建设的心态有多迫切。 深圳的成功得益于历史赋予的开放使命(天时),和得天独厚的紧邻香港的优势(地利),及众多具有前瞻性眼光的当政者(人和),包括总设计师、蛇口之父和时任广东省领导等等。三样占全了,只要国家搞开放,面对数亿人的一个市场,外资又岂有不进入之理? 深圳的崛起 随着经济特区成立同时,国家也正式通过了《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其中包括大幅的税收优惠和用地优惠,以及区别于其它城市的各项优惠简化措施。在那个年代,刚从封闭走向开放市场的中国,给了深圳这样独特的政策,面对这大的市场,没有外资不想进来分一杯羹。 于是大量的三来一补和贴牌制造企业疯涌进入,深圳一栋栋的高楼拔起而起,并因此创造了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以及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著名口号。 伴随着这样的深圳速度二十多年,直至发展成为四大一线城市之一。随后深圳又调整了经济结构,产业转移,将一些落后的产能,劳动密集型企业转往周边城市。另一边则大力引进高新技术企业,支持高新技术研发,终将深圳打造成为以金融业和信息技术为主导的创新城市。 2018年,深圳GDP总量为24222亿元,至2017年超越广州后,再一次超越香港,成为中国TOP3,亚洲TOP5的城市。 深圳的成功既有历史的因素,也与其审时度势的前瞻性发展眼光有关。几乎每隔十年就调整一次产业结构,升级产业优势。没有哪座城市同时具备深圳这么多的优势产业,这样的城市岂有不快速发展之理?

  • 发表于 2020-11-05 15:33
  • 阅读 ( )
  • 分类:财经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