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历经三十年的高速发展,国内城市早已形成以北上广深为首、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都市圈领衔,成渝、长江中下游、中原和关中城市圈陪跑的发展格局。 从内外部环境和经济形势来看,各城市早已过了高速发展期。在目前大环境下城市间的竞争在加剧,差异在缩小。这么几百座城市,十多个城市群都需要发展,所以产业、人口(人才)及政策优势则成了发展利器。谁占尽了优势,谁便可以发展得更快更好。 从目前来看,最具有发展潜力的城市仍将由北上广深所在的都市圈霸占。毕竟无论从城市竞争力、科教文卫、交通枢纽和政策优势,工业的发达,服务业的兴旺都不是其它地区可比。 一、北京及所属都市圈 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其中作为首都的北京更是具备所有城市发展的核心优势。包括政策、人才、教育、科技、交通及产业,旁边的天津又有世界级大港的便利。方圆一百多公里范围内30所985和211高校,众多科研机构,聚集国内最多的科研人才,拥有最多的大型企业总部和科技公司。交通方面汇聚三大世界级机场,一大世界级港口。拥有如此之多的优势,其发展潜力显然不是内地一个省会城市可比。 二、上海及长三角都市圈 说实话,长三角都市圈自从去年底扩容到三省一市全境之后,其发展潜力显然下降不少。现时长三角全境拥有35.1万平方公里的面积,超2.2亿的人口。虽然GDP总量有21万亿之巨,然而面对如此之大的面积和人口,难以避免的出现了地区产业分布不均衡,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想要发展实非易事。如果只是小范围都市圈,包括上海+苏南及浙北,那么其竞争力将仅次于北京。 毕竟拥有全国仅次于北京的科教文卫和交通枢纽优势。工业制造实力甚至强过北京与天津,又是全国的经济、金融中心,百公里范围内同样坐拥数座世界级机场和港口。 三、广深及粤港澳大湾区 7100多万人口,5.6万平方公里的面积,船小好调头啊。面积不大,人口不多不少,城市建设水平、社会发展程度相比三省一市全境的长三角要高出不少啊。全国第一的货运量、客运量,百公里范内三大世界级机场,三大世界级港口。拥有全国第一的工业制造实力,以及培养了众多头部公司。占全国1/4以上的出口,15万亿以上的工业总产值,47477家规模以上企业,是中国工业化水平最为发达的省份。工业强则国强啊,这才是真正的硬实力。 服务业方面拥有世界级的金融中心香港,国内两大金融中心之一的深圳和商贸中心广州。再加上香港地区良好且自由的经济、金融政策辅助,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潜力目前是能够排上第二的。 四、其余区域性中心城市 其余区域性中心城市一般包括沿海计划单列市和内地省会城市。连同周边的城市组成了区域性都市圈。除几个计划单列市之外,其余省会城市有个共同特点,基本是一城独大。所属省份倾斜绝大部分资源、规划助其发展壮大。所以很大程度上,区域性都市的发展潜力来自于省份的发展优势和产业配置。从目前来看,基本形成省强则省会强的发展格局。 回溯过去展望未来,随着外部大环境的变化,省份之间,城市之间面临的竞争在加剧,各地都在抢产业,抢人才。地区之间的经济增长表现谁也不会比谁高出多少,也就意味着极难扭转目前的发展格局。目前发展得如何,大概率在未来的一段时期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