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地区发展的根本因素在于政策规划、产业优势和合理的产业结构。另外交通,科教文卫也起到共同促进城市发展的作用。 按照国内媒体的榜单,赣州的城市定位在三线城市第13名。前面还有49个一线、新一线、二线城市。在经济规模方面,2019年3474个亿,虽然看着不少,问题是赣州将近1千万常住人口,占江西1/4的面积,18个区县共同创造。 人均GDP更是仅有3.54万元,这样一来便可看出,赣州的经济发展质明显不强。经济质量不强,随之而来的是城市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显然也不会太高。 以第一财经商业榜单中的二线城市为例,居末的扬州、海口、绍兴等,都不是现时的赣州可比的。扬州2019年5850个亿的经济总量,人均高达12.8万元,比赣州高出9万余元。海口虽然经济不咋的,奈何人家是省会城市,又是自贸区试点,拥有政策和规划,又有发达的海空网络。这种优势是赣州比不了的啊。 纵观上榜的30个二线城市,要么是发达的沿海地级市,要么是集各种厚爱于一身的省会城市。作为一个内地人口流出大市,想要突围何其之难! 虽然近些年在交通和重点项目上有所突破,包括开辟了一条国际航线,建起了仅次于南昌的高铁站,争取到了赣深高铁。然而弊端和劣势并非一时的交通可以解决。产业仍以比较传统和耗能的资源型行业为主,缺少优势行业和新兴产业。 赣州2018年进出口仅有400个亿,财政收入265个亿。无论是外贸还是财税都处于较低水平,一是产业不行,二是产值和利润不行。265个亿要分给一千万人18个区县的城市搞建设促民生,当然是捉襟见肘了。 城市建设是用钱砸出来的,招商引资、优势产业也是用资金、政策配套引进来的,人才?更是用钱吸引过来的。一个没有政策优势、没有产业优势,吸引不来人才,光有庞大人口基数的城市想要快速发展,谈何容易!虽然近些年赣州的总量节节升高,但与此同时,别家的城市又何尝不是如此? 所以,在我看来,赣州的发展之路仍然任重而道远,和省外其它城市相比,还有许多的不足。不要总想着什么二线城市,一线城市,安安稳稳搞好目前的发展,加快交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市民保障水平,比明天成为二线城市更重要更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