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深圳的人当然是越来越多。仅最近五年(2015-2019)深圳常住人口由1138万增至1344万,五年间增加了206万人。 只不过有一种趋势,关外加工和制造业工人越来越少,高端服务业人员越来越多。这里的服务业当不是指服务人员,而是指以金融、信息技术、电子商务、物流、外贸、房地产和科技研发等产业为主的从业人员。 一 深圳从1979年立市直到现在,历经40年的风风雨雨与变革,支撑起全市经济的产业同样也历经数次变革。从最初的三来一补加工到贴牌生产,再到后来转型以科技研发与创新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在这几十年间,相应的深圳市的务工人员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三来一补是指“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来样加工”和“补偿贸易”。基本就是简单的组装工序和来样生产,是无技术含量,且最基础的工业形式。 深圳刚立市直到2000年前后,一直是三来一补的天下。什么塑胶厂、服装厂、玩具厂和电子厂。通常都是香港接单深圳组织生产,往往来样急船期紧,所以需要大量的劳动密集型流水线人员赶货。 这段时期,国内经济还不像现在各种产业遍布全国主要城市。务工人员基本还是往沿海跑,特别是深圳、东莞和广州。所以当时特别多普通务工人员在关外大大小小的工厂,东西南北中,发展到广东就是这个时候流出来的。 这个时候的深圳还没有将一些技术落后,污染严重的企业、行业转移或淘汰。并且工业区周边到处搭建各种步行街,快餐店,所以人流显得特别拥挤密集。再如一些发展中的客观条件限制,如地铁线路不完善,公交线路不密集,商圈也有限,所以街上人群显得特别多。 二 随着深圳将一大批劳动密集型产业淘汰,转而以创新、研发为主,深圳的农民工一下子少了许多。再加上城市的建设日益完善,人群扎堆奔向某个地方的情形也就更少。而高端产业及研发人员基本集中在城中写字楼里面。工作性质决定了这些人员不会像工厂员工这般密集扎堆。 所以就有一种观点,深圳的人口看上去少了,实际真没少,反而一年比一年多。只不过是产业结构的调整,人员结构变了。进厂打工的越来越少,服务业和科技研发人员越来越多。 三 深圳目前是仅次于北京的创新与科技研发之城,主要以金融、物流、文化创意和高新技术为主导产业。本土培养了一大批知名企业,如华为、万科、中兴、腾讯、大疆、比亚迪,平安、顺丰等等。 科技创新能力强劲,产业极具优势,民营经济活跃的同时进出口贸易仅次于上海。并且又拥有政策优势,是计划单列市,是先行示范区和大湾区核心城市之一。在发展上仍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 四 不过深圳面临地盘过小的问题也将越来越突出。常住人口1340万,实际管理人口2200万。城市不堪重负,用于发展和居住的地块也越来越少。虽然地盘大不一定能发展好,但人多地少一定会面临发展问题。折了建,建了拆,过度依赖服务业和金融,过高的地价和成本将逼走剩余的工业制造和去实体化。房价也将居高不下,逼走一大批人口。届时肯定会影响到城市的发展。 就看深圳市如何用智慧解决这个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