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去年1.9万亿的经济总量,2200亿的财政收入,3万亿的工业总产值,2万亿的进出口总额......各种数据相当亮眼,堪称神一样的地级市。作为强大如此的苏州,是否也存在或面临发展中的问题呢?答案是肯定的。 一、没有一个很强大的市区 苏州虽然将近两万亿的经济总量,然而却没有一个很强大很集中的真正意义上的市中心区,人口和经济总量过于偏向下面的县级市。以2018年为例,工业园和下面的几个县级市GDP总量占据全市将近七成,姑苏、吴中、吴江、相城和虎丘市区仅占三成。如此悬殊的县强市弱,其实对于一心想要做大市区经济的苏州而言,是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人口也是如此,苏州的外来人口基本集中于工业发达的工业园和下面几个县级市,全市城区人口仅有360万左右,对于一个全市常住人口1072万的城市而言,这个城区人口比例过于偏少。 按照国务院2014年11月公布的《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其中明确提到城市划分标准:以城区常住人口为统计口径,将城市划分为五类七档。而苏州充其量也就属于Ⅰ型大城市。没有一个很强大集中的市区,没有一个很强大集中的城区经济,对于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发展城市服务业,争取资源方面都是个问题。 二、产业过于单一,没有核心竞争力 虽然经济总量高达1.9万亿,然而民营经济薄弱,基本靠外资出口撑起。但凡外部形势有点风吹草动,极易影响到整体经济表现。而且如此庞大的经济总量,如此完善的工业配套,几十年以来一直没有培养出本土知名企业,甘于贴牌制造所创造的经济繁荣。缺少开拓和进取意识的同时,苏州也失去了核心竞争力。同样以工业出口起家的深圳、东莞、宁波都培养出大批本土知名企业,发展出具有竞争力的主导产业。如深圳培养的四大主导产业之文化和创意、金融、物流、高新技术等。可以说苏州在产业调整和升级方面已失去了太多时间,在今后的竞争中可能会处于劣势。 两个鲜明的例子是:在十年前苏州经济总量高居前6,而当时的成都、武汉都在十几名开外,十年后彼此的经济总量已相当接近,名次也就是一次上下的事。十年前南京经济总量仅相当于苏州的56%,十年后追到了73%。种种迹象显示,苏州的发展变慢了。 三、城市缺少政策和配套 作为一个将近二万亿的地级市,还是缺少相应的资源和政策支持。正如第一点所言,没有一个很集中的市区,就没有办法建设一个很强大的交通枢纽。如高铁站场规模和线路,地铁建设,机场建设等。苏州离上海两场不是很近吗?不需要机场啊,去上海坐飞机方便啊。不需要和自已有完全是两码事,所带来的社会效应和财富完全不是节省修机场的钱可以省出来的。 由于城市定位不高,城市级别不足,所以在规划制订国家重要干线、政策和资源的时候,苏州仅是一般地级市,地位和重要性甚至低于长三角区域内的合肥、宁波等城市,成了被忽视的对象。争取不到什么来自国家的重大项目和资源落实。 不过苏州的工业实力仍然极强,虽然没有培养出本土的知名企业,然而这么多年下来,也发展了不少高新技术企业。苏州的工业实力,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工业总产值高居国内第一。在可以预见的一段时期,苏州仍是极具实力的城市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