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高兴回答题主的问题。 培训机构是商业机构,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很多机构为了招生确实存在夸大宣传的问题,这与很多商业机构一样,没必要大惊小怪。如果你是有心人,这些“骗术”是瞒不过你的。 1.资质。大多家长都会找有资质的大机构,大机构有实力,不会跑路。一些小机构谎称自己有办学资质,其实,你看看他的场所面积到不到200平就知道了。 2.师资。有的机构谎称自己的老师有过多年的教学经验,其实是刚毕业的大学生甚至连教师资格证都没有。有的机构说自己的代课老师是学校的老师,这显然是骗人的,现在明令禁止教师有偿补课,很少有老师愿意拿自己的前途开玩笑。所以这也是骗人的。 3.提成绩有保障。很多机构会承诺家长能给孩子提成绩,其实,孩子成绩的提升要多重因素保证:优秀的辅导老师,孩子自己的努力。假设你的孩子根本不想学或者懒惰,神仙也没办法。 教育培训市场鱼龙混杂,作为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1.不要盲目跟风,制造焦虑。孩子的情况自己最清楚,是否要报辅导班要实事求是,根据实际情况,并征求孩子的意见。 2.重视教师质量。不管是学校还是校外培训机构,优秀的老师都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找好老师能让你省去很多时间成本、经济成本、精神成本。 3.做好定期反馈。不能把孩子扔辅导班不管了,要定期关心孩子的成绩有没有提升,孩子的问题有没有解决,根据情况及时做出调整。 总之,如果你有需要,辅导机构可以帮助你,如果你没有需要,也不要去关注它。理性的看待它就可以了。
感谢邀请 培训行业为什么在部分人心中口碑不好 主要原因就是过度营销。 这个之前在悟空问答上回答过了,不管哪个行业,当过分依赖或使用商业手段,获取商业利润或经营业绩时,都会给人一种行骗的感觉。 比如有些机构频繁使用概念战、心理战、价格战、广告战、各种不间断的促销活动等,都会在营销上投入大量资金(市场投放、增加优惠力度、提高销售提点等),一旦过度,肯定会超出成本占比,最后大都会降低课程成本(研发、教师等),来保证利润或者收支平衡(个别讲故事给资本市场的除外)。而此时家长和学生的感受会是前后不一致(前期宣传的好,后期课程跟不上),有上当受骗的感觉,加上培训行业的种种特殊性,结果就是给整个行业带来了极其负面的影响。 培训机构存在的原因是什么 其实培训机构的存在是因为需求,这个不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是非常肯定的“先有补课需求然后才出现培训机构”的。如果没有用也不会存在这么久。只不过大家从小对教育的认知都是“蜡烛”、“园丁”、“奉献”,一旦跟钱扯上关系,加上这个行业准入门槛低,鱼龙混杂,就会把很多问题无限放大。 所以,培训不是骗子,只不过有骗子在里面而已。其实很多行业不都如此吗? 培训机构如何帮助孩子 学生到培训机构的原因都是为了一个更好的“出口”。拿中小学应试培训来说,其实就是想考一个比自己实际能力更好一点的学校。所以,作为培训机构,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1.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及目标设计培训计划 2.根据培训计划开展培训 3.通过大量针对性练习、监控等,保证学生学会 4.定时、定点测试保证培训计划进展顺利 以上,仅供参考
我就是一名培训机构的老师,这的确是一部分人的真实想法。但是一棍子打死全部也有失公允。连人都有好坏之分是不是? 为什么社会上有这么多培训机构?当然是需求使然。有的家长自己教育不了孩子,或者没时间管孩子,或者想让孩子更优秀,或者不满意现在的教育体制,这些家长就会选择课外辅导。 机构好不好,一定要家长亲自去考察再做判断,人云亦云的事不要做,不能拿孩子的教育开玩笑。 专业的机构各方面都不会让家长失望。但是如果看都没看就随大流,这种人真的不在少数。那还不如老老实实待在家里。
培训机构并不一定都是骗子。只是有些培训机构言过其实,夸大他们的培训效果。主要为了能够营销出去。 现在培训行业市场乱,不过经过这次疫情的发生,希望能够对培训行业尤其是线下培训的一些行业能够有一个洗牌,让真正做培训的人能够脱颖而出,而那些打着培训为名,实营销不相符的一些个培训机构消失掉。 培训机构对于一部分家长来说是既爱又恨,恨是因为这些培训机构过度的营销,让这些家长不得不让自己的孩子也参与到培训行列当中去,接受培训,同时呢,培训的效果却不怎么理想,爱的就是这些培训机构满足了一部分家长的需求。 那么怎么样给自己的孩子选择一个好的培训机构呢? 选择培训机构的时候,一定要了解清楚自己孩子的状况,也就是我们要找一个培训机构是找一个什么样的培训机构,我们的需求是什么之后我们再选择培训机构选择培训机构的时候,千万不要宣传营销人员在那里说的话,也不要冲着某个培训机构的品牌过去,其实我们都知道培训机构招聘的老师都是什么样的老师,所以我们给孩子培训是看给孩子培训的那个老师,而不是那个培训机构。
培训机构良莠不齐,这是客观存在的现实问题。现在的培训机构种类繁多,数学,英语,游泳,乒乓球等各类的培训项目,但其中资质非常健全,教师实力相当,这样的培训机构寥寥无几。家长在选择的时候尽量擦亮眼,看清楚各种的教育资格的资质,然后货比三家去合理挑选。 当然不可否认,确实有一些培训机构,各方面比较优秀,对孩子的成长也非常有利。但前提是你的孩子是否需要去参加这些课外培训? 家长在选择培训机构的时候,还是应该从自家孩子的自身特点来考虑,不要人云亦云,盲目跟风,选择培训机构的好与坏也不是看这个培训机构学生的人数多少而定,可以去陪着孩子听几节体验课再做决定。
很高兴回答你这个问题,我是一个在培训机构快十年的老兵,我们机构也是从6个人到现在的100多人,5家分校。对于这个培训行业呢还是有些了解!下面我来说几点个人建议: 1.培训机构这几年就像雨后春笋般,每年都冒出来很多,尤其是暑假前,结果暑假后不久又会死掉很多。这就是这个行业典型的特点,门槛低,很容易就可以利用暑假办个班,大学生创业的最佳途径。所以这个行业水很深。。。 2.说点实际的,这个行业内的机构也参差不齐,不要听各个咨询师忽悠,他们没有一个说自己不好的,包括我们机构也是一样,吹的能上天,考个位数的也能说辅导成80分。。。所以后期就会发现说的与结果无法兑现,最后家长感觉被骗。 3.哪一个机构也会有说好的。也定会有说不好的,你不可能满足所有的学员,就像学校里的老师也是有的学生喜欢有的学生不喜欢是一个道理。选择培训机构的关键是找到一个负责任的老师,不要管这个机构多大,找不到一个好的老师,那么再大的机构也白搭。因为这个行业的特殊性,教师流动性很大,所以找到一个能一直教你家孩子的老师很重要,老师跟孩子配合好了,了解多了,后面成绩提升很容易。 4.找培训机构补课的无外乎都是要提成绩,所以有经验的好老师跟缺乏经验的新老师真的差别很大,如何判断呢?就是让这个老师试听,试听完以后让老师出辅导方案,如果当场能拿出来辅导方案,那么这个老师最起码是有经验的,不是新手,剩下的就是看运气了,这个老师能够一直带你不离职。因为离职这个问题不是你决定的,半年一年后谁也不知道什么情况会发生。。。 总之,要想给孩子选一个好的培训机构说白了就是找一个好的老师,其他的都是扯淡,别听他们瞎忽悠,提升成绩才是王道,提成绩谁说了算,还不是老师是关键,再就是能找个正规点的就正规点的,因为正规机构流程,标准会好一些,小机构往往管理上很松懈,没有标准。 好了,曝光了很多行业内幕,希望同行不要找我哈。。。 关注我,了解更多教育资讯,高考志愿报考,大学信息。 #高考志愿填报# #高考名师团#
骗子或许也会存在,但是终究存活不长久,毕竟教育是个良心行业。大部分辅导机构都是发自内心想着要把孩子教好,毕竟口碑也是招生的一个关键点。 说辅导机构是骗子的人也能理解,或许曾经在辅导机构给孩子报了课,孩子成绩没进步,或者甚至孩子成绩还下滑了。这种情况不是不会发生。这就需要家长和老师共同去找原因,家长如果不配合老师,即使清华教授教你孩子,你孩子就是上课不听,课后不完成作业,想必这教授他也不能把你孩子教成学霸。所以既然报了班,孩子成绩不进步是什么原因?是孩子平时学习压力太大,精力跟不上?上课打瞌睡?上课什么都没听进去还耽误了时间?导致休息不好,到学校里上课也没法好好听讲,就这样疲劳战,孩子越来越累,成绩不断下滑?那他为什么时间不够用?是做题方法不对?压根不会做在那里耗时间?还是本来会做就是不想做?还是说去了辅导班上大课混水摸鱼时间浪费了老师讲的听不懂也不好意思问?还是说去了辅导班写作业,遇到不会做的直接找其它同学抄答案了?在家没法抄啊。原本之前在家写作业不会的还思考或者问爸爸妈妈,去辅导机构抄作业方便了?作业完成快了,知识点没学下,考试成绩下滑? 原因很多。总之,在给孩子选辅导机构要多留心,一般连锁的品牌的都还是比较正规的,还有就是看孩子是否喜欢那个老师等等。 总之,骗子辅导机构是活不下去的,正常情况下辅导机构都是能给学校和家长很好的辅助作用。
大家好,我是羽翼互动benny。 骗子多不多,要自己判断,你要看下如何才可以做到风生水起吧!线下教培机构一直以来紧密依靠本土化、重服务、强信任等三面围墙,建立起了自己的核心业务体系,现如今在很多教培机构靠营销驱动下,以下6个问题必须思考。 1营销占比过重 好比在给团队吃大力丸 很多年轻的教学管理者所理解的“服务”就是不断的给家长打回访电话、不断的给家长打催费电话,甚至认为老师给家长打得电话越多越好,实际上是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搞的年轻教师疲惫不堪。 两种典型的现象: 一种是机构一旦做了低价班,低价班的服务比正价班的服务做的还要重。 第二种典型的情况是,当下这一期的续费率看似还不错,但连续两期的学员留存率或者学员全年留存率出现了大幅回落的情况。 原因很可能是团队营销占比过重,就好比给团队喂大力丸,短期的续班率看似可以提高,但从长期来看,给家长的体验其实是非常糟糕,既拉低老师在家长心目中的地位,又消耗了的品牌的价值。 从某种意义上讲,主流K12的教育最核心的事情是不断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近几年,越来越多家长选择国际课程和素质类课程,属于不同的赛道的产品这里就不做讨论了)因此服务的重心也应该回归到学生对教学内容是否掌握这个点上。 2低价班本质上是一种加长版的市场活动 基于教育行业的特殊性,用户、客户两手都得抓。 老师用心观察学生,和家长建立必要的联系,反馈真实的学习情况,反馈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提醒家长需要注意的事情等,最关键的事情是:能给家长提出权威而且专业的解决方案。 除了“微观体感”能力,还要求老师具备激励学生的能力、学科分析能力、性格分析能力,这些能力都是属于服务能力。 尤其在暑假期间,K12教育机构普遍采用了入口年级低价班打法,本质上应该是一种加长版的市场活动,“低转高、短转长”的课程要求老师在短时间内展示出自己的过人之处,超越期待打动客户,从而促成续班和正价交易。 因此低价班的续班逻辑和会销的转化逻辑是类似的,未来产品设计的进化方向一定是:要求产品组把课程内容中亮点密度设计得特别大;要求教研组把服务动作做得特别重。 3教培行业和保健品行业类似 普遍存在效果严重滞后的属性 教培行业和保健品行业类似,就是普遍存在效果严重滞后的属性,所以这两个行业里的骗子都特别多。学生需要通过较长时间学习之后,才能看到学习效果。 资本求快,教育求稳,机构需要生存,客户也没有义务等新教师慢慢成长。对新教师而言,短期能够让家长感知到的因素是:老师的责任心、对学生的关注度(专业度、权威感是新教师短期较难做到)个人觉得比较有效的做法是: ①要求学生用3种颜色的笔认真做笔记。 ②老师用红色笔超级用心批改学生的作业,并写教学评语。 ③布置口述题的课后作业,给家长讲解。 这3种方法是可以让家长短期直观感受到学习效果的,具有较强的冲击力且可留下印象。从长期角度,教师还是需要修炼各种内功。 4小班机构归根到底都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无论是传统线下小班课程,还是当下热门的线上小班课程,归根到底都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都逃脱不了因为人数变多,而使管理难度增加的问题。 不同赛道的教育机构,规模化之后所带来管理难度变化趋势可能不同,但必然都会增加管理风险和品控难度。 给老师提供标化的服务动作和标化的教学产品,是控制教学下限最有效的办法,也是赋能新教师最高效的方式,最终都会在续班数据上体现出来。 新开的校区,校区负责人满腔热血求大求全,开业就开设多个年级多个科目的产品线。 实际招生量如果低于预期,在新校区入职第一年的新老师,同时带3个不同年级段的情况也是比比皆是,甚至这些老师还需要跑校区上课,品控难度可想而知。 5设计可续的产品体系 是在挖续班护城河 在一个年级一个科目招到足够多的学生,学生群体和产品一旦聚焦了之后,大大降低了机构设计标准化教学产品和服务动作推进的难度,再根据学生测试的成绩,进行分层教学,更容易保证品控。 设计可续的产品体系,也是在挖续班护城河。抓入口年级是从招生的逻辑出发,再向上延伸;抓出口年级是从效果的逻辑出发,再向下延伸。当下K12培训市场,主流的打法就是从六年级切入,向上延伸做中考、高考,向下延伸可以做小学、幼儿。 6聚焦产品线反而是最佳策略 培训市场体量足够大,没有人能有实力全部吃下,聚焦打反而是最佳策略。 口碑和客户心智一旦建立,以后不愁没有生源;如果为了短期业绩收入,盲目增加产品线,增加管理难度,砸了招牌,以后的翻身仗就难打了。 个人觉得比较有效的做法: ①教学内容彻底本地化,在产品版块实实在在投入真金白银进行定期迭代,教学产品融入大量本地名校考试的真题。 ②做好升班体系,做好学员分层,进行分层教学,老学员通过考试达到要求才能进更高级别的班级。 ③前期设计KPI的时候,不要过分侧重业绩体量增长,应该更关注提分率、满意度等客户关心的指标(续班率、满班率等指标不是客户关心的指标,而是属于机构经营的商业指标),在细分领域收着打,目标实现单点突破。 续班率是团队系统能力的结果,是产品组、师训组、教研组多方联动的结果,也和绩效牵引、动作跟盯、优惠设置等因素有关。 当下的教育行业,即使是龙头教育机构,也不具备行业推牌能力。 大部分机构都有各种的机会,通过自身精耕细作,固化水土,把根扎下,从而获得自己在行业里的生态位置。 如有其它问题,请关注公众号“羽翼互动营销咨询”,会安排专人,第一时间回答您的疑问~~
很多人?我身边没有很多人认为培训机构是骗子的。劳动所得而已,我传授知识你学习文化何谈欺骗。 1. 至于有些人认为我孩子去学习没有提高就是你们老师机构的问题,就是骗人。我认为这样的家长有,但是骗不骗需要平心而论,公立学校一个班一个老师教所有孩子都排名第一嘛,排名后面的学生是不是收到老师的欺骗呢? 2. 每个人对事物看法都不一样这个很正常,孩子学习有能力的问题,但是每个孩子都有自身的发展,孩子的家长应该因能力而补,比如有的孩子适合学体育,有的孩子应该成为美术家,有的音乐突出!至于培训机构欺骗一词我认为很不妥,不适合! 3. 每个行业都不容易,应该尊重彼此,不管是餐饮,物流,教育等等,背后的心酸都是让认敬佩的,很多老师上一天课从早8到晚7,这个是我见过平均的上课时间,一天下来老师嗓子都哑了,得咽炎比比皆是。 4. 最后我想说一下,每个人生活也好工作中也好都需要成就感,谁教学生就往下降教的,我服!每次孩子考出好成绩,我看老师比学生都高兴,下降后老师依旧自己寻找心里安抚,毕竟白白付出那么多孩子不提老师依旧得找各种方式提高! 5. 帮助孩子最主要的方式还是需要分析孩子性格能力综合评定后找到适合学习方法或是特长加已学习训练。 学习任何项目都无止境,反复重复做题,跑步,练习小提琴等都能提高,想找捷径的家长我劝你们还是放弃吧!
解密内幕 关于人数和人次 基本上,教培机构说自己的学生数量,大多数说的都是人次而不是人数。这差别就大了去了。极端情况啊,一个学生可能报了三科的入口班续报了三门正价课,再续报…一个人可能变成了9人次。当然现实中没这么极端,我也不知道是不是每个机构具体怎么统计自己的人次。只能说教培的渗透率,你不能用参培人次去算,水分太大了。 关于报名人数 免费课一下让各家都纷纷报出了几千万的数据。首先,依据上条,可能应该各家说的是人次;其次,报名人数其实是领课的数,不是上课的数,可类比注册用户。上没上课,也就是到课率,直接影响的是转化率。 关于到课率 说到到课率,这里每个机构的定义标准可能也都不一样。有的说的可能是首次到课率,有的可能说的是上了几次课的算,有的可能是还要测算每次上课时长才算。对外说(吹)的和内部考核的数据可能是两个数,当然也可能是一个数。所以你不同机构比起来,真不太容易比的明白。 关于转化率 转化率定义的标准也是很有学问的,关键差别是分母是什么。它可以是报名人数、可以是到客人数、可以不同维度定义的到客人数。对外说的时候,为了提现自己的牛逼,可以一边说一个很大的报名人数,一边可以缩小分母说一个很高的转化率数字,两边都不耽误。当然,其实我也不知道各家说出来的数据是怎么定义,只有各家自己清楚。 关于续班率 续班率可能是和转化率一样最被关注的数据了。一方面,续班率和转化率一样,可以通过调节用最小的分母做出可能最大的续班率数据;一方面,续班率常规理解都是暑续秋、秋续寒这类的四季续班,但是有的机构把续一个专题课也算到续报里了,比如本来1000多的课续了一个99的也是续,这样就可以进一步放大续班率的数据。所以,每个机构定义的维度可能都不一样,你说你知道那些数据你怎么比? 关于获客成本 严格来说这不是成本,这是费用。简单理解,就是花多少钱拿了一个用户。但是具体到定义,则可能出现各种情况了。比如可以说的是一个免费或低价课的获客成本,可以说的是一个正价课的获客成本。正价课的定义每个公司可能又不同,比如可能定义成99以上的课都是正价课,可能定义成999以上的才算正价课。还有可能就是投放带来的用户的获客成本和混合着非投放获取的平均获客成本。你想测算比较就得摘出来看,具体投放获客各家如何,非投放的用户池子有多大是否可持续?笼统的去比较一个获客成本基本是没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