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邀请,我就是事业单位职工,深刻的体会了没有编制与有编制的区别。 我所在的单位是一个乡镇,我的部门总的只有三个人,一个是事业单位工勤岗,一个是事业单位公益性岗位,还有一个就是我,是事业单位管理岗。 三个人两个正式工,一个零时工,平时工作都是一样的,但是工资却相差好几倍,我们两个正式工每个月能发3000多工资,每个月还有2000绩效,一个月到手工资5000多点,五险一金足额缴纳,但是那个公益性岗位的职工,每个月工资只有固定的2000元,没有绩效或者其他奖金等,另外隐形福利也只有五险,没有公积金。 其实大家能力都差不多,学历也是专科以上,干着同样的活,但是工资加福利两者相差3倍左右,其实这是一种非常不公平的社会现象,但是公职现在都是逢进必考,编制不同、有编与无编,各种差距非常明显。 在我们部门的公益性岗位那个职工,很多时候其实他都是努力工作的,并没有多少抱怨,但是每次发工资或者绩效以及其他的福利的时候,他都是非常沮丧的。 所以我和另外一个正式职工达成一种共识,从来不在他的面前提到工资或者福利等东西,但是依然能看出来,很多时候他都是失望的,而且随着时间一长,他的工作积极性越来越低,工资待遇和不被平等对待是影响他工作积极性的直接原因。 所以希望国家早点看到这样的不公平现象,早日找出同工不同酬的解决办法,让每个努力的职工都能得到相应的收入和社会待遇。
天上和地下的差别啊! 我以前的同学张伟大学毕业后一直在进行公务员考试,可是屡屡考试失败,没有进入公务员的队伍。但是却考上了事业单位的政府雇员,张伟特别的开心。 进入单位后张伟负责地区的招商引资工作,工作内容很事业编制同事一样,他也没有感觉到什么不妥。工作一段时间后,张伟发现单位过中秋节只给他发了一盒月饼,而其他同事又是豆油、又是面粉,令他很不舒服。 他去找科长理论:“为什么干着一样的工作,我的待遇差这么多”。科长支支吾吾的回答不上来,“这不是我也不知道,只是上面统一的福利”。 张伟还发现,在单位自己总收到不公平的对待,工作内容最多,自己的意见也不受到重视,年底评优秀员工的时候更没有他。 他工作一年后就辞职了,还是努力的在靠公务员。那么没有编制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1、没有提升空间。 在我国事业编制分为参公事业编、全额拨款事业编、差额事业编、自收自支事业编等类型。每个编制有设置管理岗、专技岗、工勤岗等,管理岗位可以进行级别提升,比如科员、主任科员、科长等;专技岗、工勤岗可以通过凭职称,比如中级职称、高级职称等。而编外人员没有提升空间,只能处于科员的级别。 2、有被解雇的风险。 事业编制虽然也存在被辞退的风险,但是几率很小,除非工作中存在违规、违纪行为,通常情况下不存在辞退的风险。而编外人员如果工作不努力,或者单位进行编制调整,具有解除合同的风险。 3、待遇区别大。 事业编制具有完整的福利待遇,包括绩效工资,住房公积金,住房公积金补贴,偶尔年终还有点小奖金。而编外人员是通常不具有完整的福利待遇,跟普通公司的员工具有相同的福利待遇,没有事业单位特殊的待遇。
文印室招聘了一个编外人员小张,主要的工作内容就是排版打印。任务是比较简单,都是重复的机械操作。 小编一些简单材料在自己办公室就能打印,但是涉及下发几十上百份的材料一般都会让文印室的人处理。 虽然工作内容复杂度比较简单,但是工作量一点也不轻松,因为所有办公室、所有人员都会安排打印任务。 没有一年,小张还是辞职了。 短短三年就换了2个文印室的人员,第一个干不下去出去打工了,第二个也就是上面的小张被林业部门挖过去了。 后来我和小张闲聊时候,他吐槽为什么干不下去,主要的原因还是钱少、事多、没前途。 没有编制的人员工资待遇很少 直到那次闲聊,我才知道小张的工资是固定的2500元,没有任何其他保险及福利待遇,一年的收入就是3万块,年终也没有任何表示。 他之所以跳槽到林业部门做编外人员,最大的原因就是林业部门开出了3500的薪资待遇,至于其他福利待遇小编没有详细咨询。 说了小张的待遇,再看看体制内事业编的待遇:刚入职每月到卡3000+乡镇补贴500+绩效685+绩效1500,实际到卡的收入已经接近5700(此数据仅代表地方数据,不能代表全国数据)。 如果过个10年,2500也许能涨到3500,但是5700可能能涨到7500。 仅仅是薪资,编外和编内的差距相差了整整一倍。更不要说六险二金了,至少文印室的小张没有任何的社保。 没有编制的人员干的活一点也不少 很多人形容基层是“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对于编外人员同样的使用。 事业单位的编外人员干的活一点也不比编制内的人员少,很多时候做的要多得多。 编外人员在编内人员的眼中就是一个“干活机器人”,几乎是没有任何的休息时间。是自己不愿意休息?明显是找自己干活的人太多,而自己能拒绝的太少了。 体制内是个现实的地方,新来的事业编人员都能使唤一个多年的编外人员。 没有编制的人员工作没有任何保障 小美是领导招聘过来的编外人员,主要负责办公室的后勤,像打扫会议室、拖地、买菜等等都要经过他的手,虽然只有2000块的工资,但是毕竟可以食堂采购买菜,加上是领导亲自招聘的,一直过得很有滋润。 领导升迁无望,申请去上级直属部门任职。 新领导上任没有2个月,为节约开支,小美就被辞退了。 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体制外的合同工没有半分的保障。再加上随着机构改革的深入,很多非在编的岗位将被清除。 除了工作没有保障,编外人员的前途也是没有的。提拔的机会几乎就是零,至于转正的几率也是不存在的(不考虑部分单位有能力拿出一定名额给非在编人员,也不考虑部分非在编人员有能力转正)。 没有编制的人员的出路 正如前面小编说的文印室的两个人,一个选择出去工作,一个选择了更好的起点。其实这才是许多编外人员的最好选择途径。 选择出去的人员,赚的肯定不会少,也许以后当了大老板,反而是体制内招商引资的对象。 选择继续做编外人员的,我们也无需看不起他们,说不定哪天胜利转正,也许发展的更好,反而成为了自己的领导也不是不可能。 当然,我们也没有必要去同情编外人员,毕竟不是年轻人,既然是他们自己的选择,自然他们承担结果。说不定别人家里有矿不再会这些呢?
每年,事业单位招聘都是报名者众多。好的岗位招考比例常常达到几百比一。前几天,一个朋友还跟我说,县里事业单位招六十余人,报名者超过2000人。 因为有编制,考上就相当于捧上了铁饭碗。而不提供编制的招聘,报名情况就相差甚多了。在事业单位,没有编制的体验大概有如下三点: 一、工资待遇有差别 有没有编制,很大的不同在于工资待遇。没有编制,除了基本工资,每个月的绩效都是象征性发一点。虽然也有些补贴,但是不多。这还算不错的。很多是固定工资,直接表明每个月拿多少钱。 在五险一金上,有编制的都是按最高比例缴纳。没有编制的,比例有差别,有的只提供五险。 二、没有归属感 没有编制,很重要的一点还在于没有归属感。尽管大家做的事都差不多,但是没有编制,总是会不自觉觉得自己并不属于这。 一方面,是因为不稳定,没有足够的保障。另一方面,会不由产生“这只是过渡,还是得找个有编制的”这一想法。 三、自觉低人一等 没有编制,意味着晋升永远轮不到自己。一直处于底层的工作岗位,难免觉得低人一等。重要的是,连向上的梯子也没有。 有培训的机会,都是先让编制内人员参加。单位领导也会着重培养编制内人员。 曾有人说,没有编制,在单位就像“别人家的孩子”。上司对你客客气气的,却不会把你当自己人。 其实,即便是没有编制,还是有很多人选择。有的,想先感受体制内的工作环境,同时锻炼自己,希望对通过考试有所帮助。有的,是想工作久了,可能会被纳入编制内。但现在来看,想获得编制,多是需要通过考试。 因此,在事业单位却没有编制的人,多是做出以下选择: 一、努力考编 很多没有编制的人在事业单位工作,都是把它当作暂时的过渡期。看到合适的招聘公告,再报名参加。单位人员不仅支持,也会鼓励没有编制的人员参加这类考试。 随着事业单位的接连改革,很多地方的编制名额都有所空缺。“抓住机会,好好复习。这次没考上,就等下一个考试”是很多没有编制员工的日常状态。 二、跳出体制 也有一部分人,选择跳出体制,从事别的工作。毕竟,想获得编制不容易。而没有编制,差别相差太大。 我想说的是,不管有没有编制,都要注重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工作能力上去了,何愁考不上编制?能力,就是你的活字招牌,也是自信的来源。 欢迎关注@焱公子,十年500强,专注写职场,每天与你分享职场干货与成长心得。
我今年35岁,分享一下,从我大学毕业至今的经历,供还在为事业单位有没有编的事情而操心的人参考吧! 05年7月毕业,学的专业是会计,擅长的是计算机,毕业的梦想是在外面的世界有所作为,但因为很多事情没有第一时间去外面的世界,07年就在家乡的一个事业单位里面上班,没编的,以为一两年之后就可以转正,但因为各种原因,一直没有转成,10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朋友做了一个网站,一年之后被深圳的一个老板投资在深圳开立公司,就跟单位请假到深圳,一个月之后,单位催我回来上班,说可以转正了,纠结了很长时间,最终还是回来了,回来以后因为各种原因还是没有转正,14年,在我30岁的前一个月,我无法面对我目前的状况,打了辞职报告,彻底的跟过去的七年没编的事业单位说再见,选择重新来到深圳,在深圳呆了两年,感受到自己跟这个时代,因年龄各方面的原因,很难再追上去,16年老家这边事业单位招考,通过考试,又回到老家。 下面我来谈一谈,有编和没编的区别? 有编和没编的待遇区别差不多会差一半,在单位的地位主要是看单位负责人是怎么看待你这些没编的。 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的可以选择事业单位没编的工作? 1.本身就没什么能力,只想混日子的 2.跟事业单位法人代表有关系的 给那些和曾经的我一样有梦想的人的一些建议吧! 年轻的时候,就要为了自己的梦想去奋斗,不要把自己的青春在这些没编的单位里面消磨掉,人的青春很短暂的,也许就是那么十年,年轻人只要有梦想,哪怕是没有文化,只要你肯努力的去奋斗,比在单位里没编的日子要过得好很多很多,再没有斗志,努力去考一个编也不要没编进单位,这样人会变的颓废。 千万不要想着通过在没编的单位里面好好的学习,去考编,没别的单位会让你变得颓废,做的都是一些杂七杂八的,别人没想做的事情,你可以选择去外面的世界闯一闯,吃一吃外面的苦,或许更能加深你努力去考编制的动力。
在事业单位上班,如果没有“编制”,那将会一直处于“羡慕、嫉妒、苦逼”的体验当中,不要问我为什么会知道,因为我曾经也是一个“无编”人员。 首先是羡慕。其实在事业单位中工作,有编和无编最大的差距不在于工资,而在于各种津补贴和五险一金等隐形福利,而羡慕就是羡慕他们的福利待遇。我所在城市,一般而言刚入职事业单位的在编人员每月到手工资是2300-2800左右,年底还有500-600/月的绩效考核工资,而一般临聘人员工资会根据其工龄、学历等安排在2800-3300左右,包括了五险个人部分,到手工资不会相差多少。但是在编职工有降温费、烤火费、电话费、岗位津贴等津补贴加年底奖励性工资,津补贴大概在5000左右,年终奖金大概有2-3万,加起来也多三万多,再加上缴纳的公积金加社保,估计总收入得比没编制的多一倍不止,这样的收入差距肯定让人羡慕。 其次是嫉妒。嫉妒的不是单独工资待遇这一块,收入毕竟只是一个方面,自己考不进去少拿点也无可厚非,但是在提拔和发展方面的巨大差距还是很让人嫉妒的。比如,一个正式在编的事业编干部,如果是综合管理岗的可以走事业编职级,如果是专业技术岗的可是走职称,但是你一个“无编”人员却永远也看不到自己的发展前景。甚至没有编制的人在单位做的事情也只是一些边缘业务工作,单位很少会把核心业务诸如财务、人事、资金等工作交代给一个无编人员,虽然自己也知道这无关因为信任不信任的问题,但是被人以有色眼镜看待还是觉得心里不平衡,而那些有编制的干部却总能接触核心工作。 最后,还会感觉“无编”的苦逼。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虽然大多数无编人员都是通过关系进来的,但是一朝天子一朝臣,你也得随时关注上层变化,因为或许一不小心新来的领导就会以这样那样的理由把你开出去;有时县里上面也会进行集中清理,有关系也不一定能够保得住工作。第二个苦逼之处或许就是,即使你再用心,也很难融入到单位那些在编干部的集体中去吧,毕竟你们在交往中无形之中会存在隔阂和不和谐。 如果您有更好的观点和意见,欢迎在下方留言交流。
我目前就在市属事业单位,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1.签订的合同不同 我们单位是公益二类差额拨款单位,共有100多号人,有编的占一半。单位主要有三类人员:有编制的员工、合同工和派遣工。有编的人员与单位签订的是聘用合同,该合同经过人事局备案,是国家正式认可的公职人员;合同工是与单位下属企业签订的劳动合同;派遣工是与第三方人才公司签订的劳务合同,派遣到我单位工作。相对而言,编外人员的归属感很差,无论干了多少年,总感觉是单位的二等公民。 2.工资待遇,福利待遇有差异 我们单位在工资上是同工同酬的,无论是编制人员还是合同、派遣人员,虽然工资条名目不一样,但工资的总数是差不多的,一个月也就4000-6000左右。因为是差额拨款,单位绩效也是根据个人工作贡献度来分的,编内编外都一样。 不同的主要有三点: 公积金和社保。就公积金来说,编内的是编外的两倍。社保就更不用说了,编内的是最高档、合同的是中档、派遣的是最低档。 年度的考核奖金。编外的是编内的0.5-0.7倍。 其他福利待遇。比如读书卡,蛋糕券等等,基本上编外的是编内的一半。 3.改革时的不同对待 目前,事业单位改革正进行的如火如荼。一旦涉及到改革,最怕的就是人员的分流。尽管改革对编内人员有相当的影响,但影响有限,打破铁饭碗的可能性很小。而对于我们编外人员,就不好说了。每天在单位,听到各种改革消息,如履薄冰,生怕一不小心就被改掉了。 总之,在公益类事业单位,有编制的是最好的,基本不用担心待遇和失业的问题。而编外的基本没有转正的机会,假如福利待遇同工同酬,还是可以待的。至于自收自支单位,或者即将改企的单位,合同也好,编制也好,都无所谓了,按照目前的形势,都将成为改制后的员工,我觉得是一个机会,挺不错。
机关事业单位编内编外两重天,没有编制,也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暂时性非在编人员”,是正式职工,但因为超编调动、控编减编等原因,暂时不在编;另一种是“编外人员”,包括事业单位的临时工、合同工、人事代理、劳务派遣工等。编制对于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正式职工来讲,非常重要。对于编外人员来讲,就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高墙,隔断了人生发展的道路,也隔断了收入调节的源头。 机关事业单位的编制,有各种各样的分类,其复杂的程度,对于大多数公职人员来讲,都是难以理解的。即使自己有编制,但到底是什么类型的编制,有什么程度的保障作用,编制有什么样的作用,不同的编制之间有什么区别,不从事这一工作,估计十个里面有六七个都不知道。 事业单位的编制,最重要的分类,是按财政供养区分,总共有三类:全额、差额和自收自支。其中全额、差额是机构编制部门规定的正规编制类型,自收自支属于备案制编制,和自定、自筹类编制一样,是地方自定编制类型,这又是事业单位编制分类的一个重要类型。 按承担的职能和编制性质划分,又可以分为参公管理的编制,和非参公管理的编制。参公管理是指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其身份与公务员基本一致。而对应这一分类,是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中,将事业单位分为行政类、公益类(公益一类、公益二类)、生产经营类。参公编制是行政类事业单位使用的编制,而全额编制是行政类、公益一类使用的编制,差额编制是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使用的编制,自收自支等自定编制是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使用的编制。到这一步,分类类型就有点乱了,上述说法只能说大体上是正确的,但要细分,也会有疏漏和错误的地方。各地编制数量和管理力度不同,无法一一对应,比如公益类、行政类单位中,即有全额事业编制,也有自收自支编制;既有参公人员,还有事业人员,这种情况极为常见。 对于在职人员,或者是参加事业单位招考,想入编成为正式的公职人员的大学毕业生来讲,首先要搞清楚,自己使用的是正规的编制,还是地方自定编制;是省级财政转移支付统一供养的编制类型,还是地方财政自行供养的编制类型。 编制虽然归个人使用,但对于个人来讲,意义不大,对于地方政府和财政部门意义更大。编制主要是用来区分财政供养方式,正式编制以内的人员,属于省级财政供养人员,其工资、经费等由省级财政部门保障,而自定编制、编外人员,则是由地方财政自行供养。这是编制存在最大的意义,尤其是对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讲,至关重要。对于个人来讲,只要是正式职工,即使暂时性“非在编”,不管是省财政,还是地方财政,工资、经费都不会少,每月领3000块钱,职工个人不会在乎这钱是地方财政出的,还是省财政供养的。(至于在编人员领取的公车补贴等部分福利,非在编人员不能享受,这些都是暂时的,而且也并非绝对的。) 对个人来讲,最重要的是要保证明白自己使用的编制,是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正规编制类型。其次是保证机构、编制、岗位、人员“四对应”,不能混编混岗。《机构编制管理条例》规定,行政部门使用的是行政编制和工勤编制,事业单位使用全额编制和差额编制。行政编制中专供公检法司使用的又叫“政法专项编制”,事业编制中专供基础教育领域也就是中小学教师使用的又叫“教育专项编制”,这些都属于正规的编制类型。而自收自支、自定、自筹、备案制等,都是地方政府自定编制类型,自行核定,自行供养,自行使用,没有保障。 干部身份在党政机关,使用的就是行政编制,还有专门供军转干部使用的“军转编制”,如果使用事业编制,即“机关事业编制”,就是违规的,更不用说其他备案制、自定编制了。党政机关的工人使用“工勤编制”,使用行政编制、事业编制,属于“混编混岗”,也是违规的。 至于事业单位,无论是干部,还是工人,无论是参公人员,还是纯事业人员,使用的都是事业编制,单就编制来讲,没有区别。干部和工人的区别,是岗位不同,事业单位的管理岗位和专业技术岗位是干部,工勤岗位是工人。参公不参公,是管理模式和承担职能有区别。事业单位最关键的,是区分编制的财政供养类型。如果是在承担公益服务和行政辅助的事业单位,就应该使用全额编制,使用差额编制就有问题;如果是在公立医院等有生产经营收入的事业单位,使用差额编制是正常的,如果使用自收自支编制就有问题。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即将改企,即使你使用的是全额、差额等正规编制,也改变不了随企改制的命运,问题就更大了。 编制使用不合规范,在日常管理中,对个人没有影响,只对编制部门自身有压力。如果遇到机构改革,像去年开始的新一轮党政机构改革,以及正在进行的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在人员转隶过程中,对个人的影响就出来了。在公车补贴等各类福利、补贴、年终奖发放等,以及职称评定、职级核定等过程中,也会有所表现。在岗在编有可以享受,非在编人员被排除在外;在编人员可以转公务员、可以参公,非在编人员被排除在外。同样是正式职工,却因为一纸编制,个人利益得不到保障。 机关、事业单位“凡进必考”,但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讲,一定要擦亮眼睛。现在,考试已经泛滥成灾了。即使公告上说明“提供编制”,如果提供的是自收自支编制,和不提供没有两样。如果含糊说“考核合格优先入编”,或者“有空编时优先入编”,这类承诺也是没有任何作用的。基层都超编,全国都在“控编减编”,靠自然减员、论资排辈,啥时间会有空缺编制? 对于正式职工中的“暂时性非在编”人员,还有一个非常不好的消息,就是机关、事业单位中,在编人员执行的是“机关事业人员养老保险制度”,而非在编人员统一执行的是“企业养老保险制度”。目前正式职工不管在编不在编,执行的都是前者,如果社保费用征收管理规范了,对于正式职工中的“暂时性非在编”人员,又多了一条限制。 写这么多,其实只是列举了一些编制管理中存在的乱象,提醒在职人员、尤其是想通过公考获取编制使用的大学毕业生,注意保护个人的权益,避免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稀里糊涂上了当。要说有什么办法彻底解决,无非是管理规范、信息公开,这都需要时间。而对于个人来讲,没有那么多的生命可以浪费,尤其是新入职人员。只能自己平时多学习了解,避免吃亏上当。
以我的经历来告诉你,在一个事业单位,有公务员编制、事业单位编制和临时工无编制。这三种用工方式构成了一个单位的整体,运作起来都是各个环节上的轴承,看起来缺一不可,实际上,在维修、维护上大有区别。 无编制的通常是单位的下等人,待遇就像他们给乞丐的一碗粥,可稠可稀,让你吃不饱还饿不死你。 单位里最忙的就是你们了,只要是正式工,都可以安排一下你的工作,稍有迟疑,怪话连篇,你敢反驳吗。别忘了他们有编制,而你今天可能干明天就辞退。 你文笔好,单位所有的材料和文件都经过你的手,领导看完后也大为赏识,直拍大腿,好好好。然后喝一口茶水,慢条思理地和你讲。你的文才很不错,工作态度也积极,有编制的时候,一定争取把你吸收进来,好好工作吧。 被人赏识,你异常地激动。努力再努力,慢慢地你就习惯了。因为不只一位领导说过这样的话,而且直到他们调走都没有实现诺言。 过年过节是你最尴尬的时候,来来往往的人们大包小包地往家里扛送,车里都装不下了,直喊着送给别人。而你拎着两小袋福利食品,往家赶的途中,还要从微薄的工资中拿出一部分钱来,买些物品,充当单位的福利让老婆孩子高兴一回。 当你老了,能退休了,看看自己的五险一金。同样是工作一退休,有编制的比你高出一半还多,因为他们有编制啊,钱就是比你多啊。 退休了,退休工资还不足以满足稍高质量的生活。你又找了一个工作,在机场扫地。看到昔日的同事们飞到各地旅行,都给你带些小礼物,你心里想,什么时候我也能够去玩几次呢。 想哭就哭出来吧,没有编制就别在那混了,找个能让自己看得起自己的地方吧。这是我的至理真言。
没有编制就是临时聘用的合同制职工,这类人员一般工资较低,单位也会替你交养老,医疗保险,但基数很低。 事业单位人员全凭资历,职称确定报酬,没有同工同酬的说法,但年轻人要想入编,除了工作认真干好外,需抽空多加学习,待到有编制下达时,需通过考试择优录用。 祝你尽快入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