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轻松松谈体制 ‖ 致力于解答体制内那些事儿 努力考吧,不会有实质影响的 事业单位聘用制度实行以后,也就是国办发【2002】35号文出台后,事业单位正式编制人员都要跟单位签订事业单位聘用合同。也就是说事业单位跟所属编制内人员都是聘用关系,但这种聘用关系并不同于企业的劳务关系。 下面重点介绍一下聘用合同跟劳动合同的区别。 事业单位聘用合同跟劳动合同有一定类似之处,但是也存在很大差异。 01相同之处 聘用合同的相关条款都是按照《劳动合同法》制定的,在入职、签订合同方式及经济补偿标准等方面几乎跟劳动合同一模一样。 从广义上讲,聘用合同是劳动合同的一种特殊形式,具备劳动合同的一些基本特征,但是在聘用合同和劳动合同之间仍然存在着本质的区别,这关系到各种福利待遇的问题。 02主要区别 1、适用对象不同。劳动合同主要适用企业员工或者是机关事业单位编制外人员,而聘用合同是事业单位编制内人员适用。也就是说在事业单位正式编制人员要签订聘用合同,事业单位与编外人员签订劳动合同。 2、代表意义不同。劳动合同代表双方的劳务关系,而聘用合同不仅包含劳务关系,还代表人事和编制关系。正式编制人员进入单位后,首先要办理入编手续,然后还需向人社局进行人事关系备案,最后才与单位签订聘用合同。我理解聘用合同的主要意义是单位把你聘在哪个岗位(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 3、管理主体不同。签订劳动合同的人员由对应的单位进行管理,比较单一。但签订聘用合同的事业编制人员不仅由所在单位管理,还要受到编制管理部门和人社部门的监督管理。所以编制内人员受到的限制和约束更多,这也就意味着单位与编制内人员之间的关系更稳定。 总结 以上我对事业单位聘用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异同之处进行了分析解答,希望能够解答你的疑惑。客观来说,聘用合同是建立在事业单位聘用制度上的,它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产物,具有形式上的意义。 因为体制内人事管理的定向思维,虽然单位与事业编制人员签订了聘用合同,但是管理上依旧更注重人事和编制管理,没有体现出聘用合同的实质意义。所以不要因为签订聘用合同就以为不稳定,总体来说还是很稳定的。 如果想要进入编制,坚定信心,祝你早日如愿。 我是轻轻松松谈体制,致力于解答体制内各种疑惑。 如果大家遇到体制内的相关疑问,欢迎关注留言,我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谢谢支持。@轻轻松松谈体制
编制变成聘用制必须考试的。现在很多事业单位都在用人体制改革,这导致一部分人的身份由体制内变成了聘用制,而单位的编制名额也要相应核减。这是对于原有职工而言,而改革后,对于新进人员则是凡进必考。 当然,现在大多数事业单位仍是编制的人员多,所以不必担心收入不稳定,但工资待遇并不高,所以有不少人宁愿舍弃编制,而以聘用制的身份考入新单位。相比原来待在事业单位里,可能福利保障不如从前,而且收入会有波动,但普遍工资水平会提升一大截。 至于具体的这个问题中所提及的,乡镇事业单位里是聘用制,那待遇肯定不会高,而且与同单位带编制的那部分人是截然不同的待遇。要知道,既然这个单位仍然大部分是编制内的工作人员,那以聘用制的身份进入会很尴尬,且不说身份比别人低一等,主要是很可能属于劳务派遣人员,那就不是与这个事业单位直接签订合同,而是以第三方的劳务派遣单位签合同。换句话说,你实际上并不是这个事业单位的正式员工。
感谢您的提问,我来回答: 就算事业单位用人改为合同工性质的聘用制,也是需要考试的,原因如下: 一、公平性 考试最大的作用就是体现“公平”,通过考试能者上,考不上的自叹弗如,也不会过于遗憾。如果事业单位招聘人不用考试,难免杜绝有说人情或关系户近水楼台,这对广大普通人来说,太不公平了! 二、择优性 虽然不是说通过考试录用的每个人,都比考试失败的人能力强,但是通过考试确实能选拔出比较优秀的人才,而最快发现人才的方式也就是考试最高效。 三、规范性 事业单位招聘,不能像企业招聘那样随意,它需要有一定的规范性!面对普通人才,一般适用于笔试+面试的方式;面对博士等高端人才可以采用免笔试只面试的方式,减少其考录难度。但不论用哪种方式,都要体现事业单位招聘的规范性和严肃性,不能让大家有事业单位招聘随意性的印象,否则这对国家权威是一种削弱。 希望能满意我的回答!我是“公务员感悟和知识分享”,我会随时通过视频或微头条形式,分享公务员职场及公考方面的知识和内容,欢迎关注,谢谢!
同学你好,很高兴参与你的提问讨论! 结合这么多年我的学生毕业前我给他们的指导,你这个问题需要从下面几个方面去分析考量。 弄清楚 你到底需要什么? 问问自己内心深处: 1、你最终需要的是什么? 2、你想要的职业状态又是什么? 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份工作是可以十全十美的,所以你一定要在选择职业的时候懂得取舍,保留对自己最大利益获得的部分,去承受对自己利益影响不大的部分。 理想工作状态谁都知道:钱多、事少、离家近、有发展。 但往往这样理想的工作一般都已经被拥有夯实社会人脉资源的人或者是高端科技型人才所占用,我们作为普通求职者往往只能够获得以下几个状态: 钱多=拿命和健康及时间去换 事少=没有前途,薪水低 离家近=开阔不了眼界、未来无法保障 有发展=借助时代风口或淬炼自身不可复制能力及经验 铁饭碗=事业单位变革下的选择 事业单位变革是趋势,毕竟未来事业单位合同聘用员工的方式才是主流,一可以降低用人成本;二可以减少财政负担;三可以促使单位自强,强化原事业单位在市场中的存活能力最终实现自给自足。而以前很多吃香的事业单位就已经实施了企业制管理了,比如:新华社实行企业制度改革、社保基金会和自然基金会进行企业化转制。 在弄清楚事业单位合同聘任未来就是主流趋势的前提下,你如果还想坚持让自己的职业生涯相对稳定,那么强烈建议你去参加当地公务员考试,毕竟公务员在特定的用工需求前提下还暂时不会采用合同聘任制或者说不会大规模推行合同聘任制。 而公务员队伍中如果你想更加相对稳定一点,那么请报考执法部门和司法部门,因为很多日常管理类的部门未来还是有被合并和改制的风险,比如以前的很吃香部门现在都合并了:国家信访局划归司法部管理、国家粮食局划归农业部管理。 ❤划重点:铁饭碗的概念在现代社会中已经变为——让自己强大,去哪里都有饭吃。 最终如何选择呢?刚毕业择业建议 先认真看看各种就业单位的优劣比较: 优势: 事业单位:国家主导、国家管理、相对稳定(总结:该有的样样都有) 私人企业:锻炼机会多、发展频率高(总结:该有的能少给就少给) 外资企业:能力提升机会多、发展空间大(总结:经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劣势: 事业单位:发展机会少、层级限制(总结:熬时间、储备资历) 私人企业:老板文化,家族文化(总结:适者生存,不适者走人) 外资企业:严厉甚至苛求管理(总结:身体透支) 择业建议: 首选❤强烈建议同学你报考公务员,因为认真阅读你的文字,能够感受到,其实你自身还是希望能够有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先图稳定再谋求发展也是对的。但是事业单位就不用去考了,你刚毕业努力一把好好考过公务员。 次选❤事业单位如果你还是要报考的话建议不要考乡镇级别的。至少考虑市级或者省级的,不是说薪酬会有多大的差异,关键是眼界,直言不讳的说你的父母千辛万苦把你从小城市送到大城市读大学目的就是要你走出来,就算你有建设家乡小镇的心,也请先在大城市的事业单位里锻炼几年后,再通过挂职锻炼和干部下乡的方式去实现你的建设小镇的理想。 不建议选择❤私企和外企,不建议选择,最起码在这个阶段不建议选择,疫情过后很多私企老板都已经撑不住了,你去了你的薪酬福利很难以保证,至于外企虽然经济方面可能不会亏待你,但外企的用人方式很苛求会让你没有时间自我发展或者是考虑自我发展。 总结❤划重点 刚毕业的大学生,我个人意见还是强烈建议你们去报考公职,再次考虑也请报考国企,就算你此刻觉得我的建议“土得掉渣”也请你们认真去考,若干年后当你们再翻开今天我写给你们的这份回答的时候,就会明白今日我的良苦用心了。 最后祝福每一位大学同学都能够顺利就业,大展宏图!
谢邀请。编制变聘用,还有必要考吗? 其实题主理解错了这个聘用的含义。记得我刚进单位的时候,县里在普查事业编制人员的聘用合同,因为根据上级有关事业编制人员管理要求,事业编制身份的干部职工要实行聘用制,且需要“一年一续聘”,刚开始我还不知道什么意思,但是单位的老人都知道,其实这都是换汤不换药的行为,聘用还是聘用形式,但是事业编制的稳定性却一点不缺,因为“一年一续聘”基本上没有多大影响,单位也不会随意和一个通过正规考试进来的人员解聘的。 我所在县里虽然现在老师也实行了聘用制,而且听说也要逐步取消编制,但是其实大家都知道,这个对于老师队伍的稳定性其实也没有多大影响,学校不能随意开除老师、老师仍然不能随意报考其他考试,只是换了个管理名称,仅此而已。从题主这个县的招考公告,招的也是事业单位正式工作人员,自然也和以前的事业编制相差无几,和单位其他的劳务派遣工、合同工等临时工还是有本质差别的。 聘用制事业编也好,聘任制公务员也好,其实稳定还是和以前一样稳定,没必要担心太多。当然,如果违法违纪乃至犯罪的话,即使你拥有公务员身份的“金饭碗”,该解聘还是得解聘。 希望以上对你有所帮助。欢迎关注@公场知心人
编制的意义是为了保证用人单位或某个机构的基本运转,至少要安放的必要的最少员工数量,设置编制的初衷是对员工支出费用的限制,毕竟这笔费用来自财政。 但如今,编制已经成为身份地位甚至背景的象征,并且身份的意义已经大于工作本身。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以及对于物质和精神的需求的不断增加,某些行业所需要的必要的最少员工数量其实是不断增加的。 按照正常来讲,只要需要增加的话,那就增加好了,但事情往往又不如你想的这么简单。 在事业单位没改革之前,没有编制的人往往要承受巨大的风险,临时工没有年终奖,没有绩效工资,没有高温低温补贴,没有过年过节福利,法律和道德又管不到这一块,所担任的岗位随时都要面临背锅走人的结局。 因此,编制的核心价值在哪里,是在于编制背后所粘附的一切利益,还是在于有了编制才能更利于发挥工作? 去编制化就是要改变这种怪诞的温床。 但去编制并不是说你不用考,恰恰相反,你所面临的考试可能比过去任何一个时候都要严格和苛刻。毕竟,虽说去编制化是事业单位改革的趋势,但目前来说不是所有的事业单位都为了去编制而去编制,原因你懂得。
2014年7月1日实施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规定了除国家政策性安置、按照人事管理权限由上级任命、涉密岗位等人员外,新聘用工作人员应当面向社会公开招聘。这就是所谓的凡进必考了。 而作为初次就业人员招聘手续组成部分的聘用合同制度,其实不是仅针对新入职人员的,早在2002年事业单位就实行了聘用制度。 《条例》规定: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订立聘用合同,期限一般不低于3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10年,提出订立聘用至退休的合同的,事业单位应当与其订立聘用至退休的合同。 而事业单位聘用合同制度的实施,既不等同于你理解的企业性质的劳动合同制,也不是有些人认为的是可有可无的形式。 而竟聘上岗是其聘用合同的意义之一。假如一个人占着专业技术岗位而不从事该专业技术工作了,而你拿着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待聘上岗,那么3年一度的岗位大聘就是你的机会。
谢谢邀请,重庆卫生考试人为你解答。 聘用制和你考事业编制不冲突。是两类,从工资待遇,养老等方面都不一样,劝你考编制。聘用制不稳定,真正事业编制才是有保障的。 编制到底重不重要呢? 1、编制代表了财政支付。你占用了编制,就拿到了国家财政对你日久深情的关爱,而且不计较你的付出,这份对你的深情让你心安,超过了你的另一半。它给予你的安全感甚至超越了父母,父母有可能老去,而编制会伴你终老,虽然钱不多,但贵在持久。 2、编制代表了一种超然脱俗的自由位置。作为编制内的人员,钱归财政给的,人是人社局管的,只有业务,才是你们家领导说了算的。好好干是一番天地;赖死不动,也是一番轻松自在,只要不犯法,就是齐天大圣般的存在。 3、编制代表了一种改变职业规划的机会。大部分高校的编制代表着你职业生涯的开端,从助教到教授的打怪升级之路。即使一个人闷着头玩,也有可能在十几年后翻身,成为人生赢家,如果在行政岗位上提升,到了一定级别会进入组织部的法眼,从而成为一方小吏,掌握公权,享受各路人马仰视。
编制变聘用制,仍然要招聘考试,这是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决定的。 一、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行招聘制 2006年实施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明确规定:“事业单位新进人员除国家政策性安置、按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由上级任命及涉密岗位等确需使用其他方法选拔任用人员外,都要实行公开招聘。” 2006年《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规定,事业单位员工按照职位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员工。 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实行“全员劳动合同聘用制” 2009年,事业单位人事劳动管理制度改革,事业单位所有工作人员,实行“全员劳动合同聘用制”管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从上至高级管理人员,到下至普通员工,全部为合同聘用制员工。 三、部分事业单位“去编制化” 2011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发布,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实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部分事业单位“去编制化”。 部分事业单位“去编制化”,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部分“去编制化”事业单位原有的编制,随原有编制的工作人员退休、调出,自然消减,直至完全取消; “去编制化”事业单位,新招聘工作人员不再实行编制管理,但同样是“全员聘用合同制”正式员工。 免责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大家好,我是老余,不请自来,请包涵。 我在去年年初刚刚经历了一次事业单位的体制机制改革,通过竞聘、双向选择的方式确定岗位,事业单位经历体制机制改革有几大好处。 第一,组织架构更加健全,我们单位由原先的7个部门扩充到13个部门。 第二,工作分工更加明细,体制机制改革以后,一人多岗的情况基本去除,工作分工更趋于专业化。 第三,工作效率大大提高,通过竞聘上岗,择优录用的市场化选拔模式,是员工的职业晋升路线更加清晰,且有压力,大大提高了基层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待遇方面,体制机制改革以后聘用制较编制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因为目前才一年多时间,待遇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检验。 事业单位编制转聘用制是个趋势,而且干个几年想跳槽到企业也比较容易,所以我建议还是值得考一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