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国际首先需要的理性是为华为供货。而且,还是理性地致力于部分供货,总之是尽快结束先给华为供货、后对华为断货的局面。
120天缓冲期结束时可能不得不理性地中断供货。这是中芯国际首先要面对的,因为按其招股说明书,“若干自美国进口的半导体设备与技术,在获得美国商务部行政许可之前,可能无法为若干客户的产品进行生产制造”,“可能导致公司为若干客户提供的晶圆代工及相关配套服务受到一定限制”。若干客户中一定包括华为,而不是可能包括,之前则是为华为提供了中低端芯片代工。自然,中芯国际的说明表明了明明知道自身有严重缺失,直陈不能自主,属于一种理性的认识,而且坦率,看上去也就有了自责兼抱歉的意味,关键时刻断了供,虽然是由于必须理性地守规则。
关键在于如果连中芯国际都不得不理性地中断供货则华为就在美国修订直接产品规则后被全球断货了。中芯国际作为国内大陆的第一大晶圆代工厂自然能从感情和道理上,深刻感受到、透彻认识到严重性和紧迫性,尤其是自己的责无旁贷、义不容辞。而华为之前找货上门应该是存着破禁的寄托、抱着依靠的希望,我们现在看,虽然中芯国际当下仅能提供中低端晶圆代工,但对华为而言,不仅是一条必不可少的后路,而且可能是一条唯一却又是决胜未来的后路,这就是说华为当初主动找上门来也是理性的,或者说是有意识做出的一种局部改变,同时倒是没有改变主要依靠全球顶级代工厂做高端芯片这个常态,当然所做的局部改变并非像网上有些人说的那样是主观上去扶植、作支持,尽管客观上对于中芯国际高中低端代工技术全面发展一定是利好的。
首先实现去美国化应该算是理性地走出了第一步。当然是越快越好、越全越好,只因为在依靠美国技术和设备之下,美国是不会让中芯国际成为台积电的,最新顶尖的设备都不会让使用,想都别想!即便是强大如华为,一样在自身所在的领域里受到美国技术的控制,想什么时候打压就立马实现,而且能致入困境,难受一阵子是一定的。这也就是说,即便不为华为着想,只为自己,中芯国际也必须是坚定不移地先走出这一步。
中芯国际在中国去美国化现在便具有产业链基础。华为芯片设计技术在全球也是先进的,封装测试同样,而据报道,上海微电子的28nm光刻机即将诞生,中芯国际自己实现7nm代工也是指日可待的事,说来中国芯片产业链是有的,只是整体上目前并不具有替代以高通和台积电为代表全球芯片产业链的能力,说已经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替代就是不理性的,就像说中芯国际会很快赶上以至超过台积电一样;而对于中芯国际供货给华为而言,所遇到的最现实重要问题是包括自身在内的产业链普遍含有美国技术,先得把美国技术替代,再谈供货以及替代全球产业链才是理性的,才具有让华为“有芯可用”的意义。
回答完毕,感谢题主!